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多哇鎮,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內最大的鄉鎮,也是距離同仁市區最遠的鄉鎮,9月18日這天,一場小雨不停地刷洗著多哇鎮的街道,行人寥寥,有些寂靜,來到鎮上新建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基地,卻是一派生機。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村民臉上。
牛羊肉分割車間、酸奶生產車間、真空包裝車間、綠色有機牛羊肉、酸奶、糌粑、冬蟲夏草……雖然還沒正式投入運營,但成熟的產業發展思路和初加工產品已一應俱全。
多哇鎮是純牧業鎮,草場大,老百姓養殖經驗豐富,部分地區的牦牛和藏羊還得到了有機產品認證,但怎么讓“好東西”走出小鎮走向更大的市場,增加老百姓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還需要有人指路。
“多哇鎮每個村子都有養殖基地,老百姓都是左手拿酸奶,右手拿肉干,沒有創新,同質化嚴重,只知道散養,不知道科學化運作。”
多哇鎮黨委書記周加卡說,去年以前,多哇鎮的發展就像一頭獅子困在籠子中。黨的二十大之后,多哇鎮不斷召開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專題會,不斷凝聚共識,最終決定以黨建引領,將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助力鄉村振興。
于是,青海那甲才洛農畜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個由全鎮六個行政村投資成立的公司,統一對多哇鎮有機畜產品輸出基地、活畜交易市場進行運營管理,把鎮內大大小小的合作社和牧戶“捆綁”在一起,統一銷售產品、規;\作、持續做大做強。
青海那甲才洛農畜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索南達杰是多哇鎮卡什加村黨支部書記,也是一位大學生,他說:“我們村的村集體合作社入股到了公司,產品進行加工后走向更大的市場,有了品牌不說,村民們還可以分紅,村集體也會不斷壯大,現在公司股份已經‘一股難求’了。”
通過構建“牧戶+合作社+基地+公司”的利益聯結機制,村集體自身造血能力不斷增強,村民們的生活也在悄然改變。
走進卡什加村村民更他家,不大的小平房和院子被收拾得一塵不染,房間墻上掛滿了孩子的獎狀,夫妻倆一個開了摩托車修理店,一個偶爾做家政服務,如今又入股到青海那甲才洛農畜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家里的羊不愁賣了,還能分紅,那個早前因病致貧的家庭一去不返,倆人神采奕奕。
多哇鎮有機畜產品輸出基地內豐富的農畜產品。牛玉嬌 攝
“今年我養了38只羊,以前一只羊1000元左右,來收購的人不按大小、不看品種,現在入股到鎮上的公司,出欄難的問題解決了,草場壓力也減輕了,還能賣上好價錢。”
更他心里的賬算得很清楚,他說人活著就兩大盼頭,居住條件和收入,如今都解決了,住得好了,收入好了,生活質量提高了,在牧區過上現代化生活,想都想不到。
而在不遠處的直躍村,“牧戶+合作社+基地+公司”的發展模式帶來的改變更為具體、明顯。
直躍村是脫貧村,全村262戶從山溝搬到山下,這幾年居住條件改變了,生產方式改變了,如今思路也在不斷“更新”。
村民看本加沒上過學,家里養了120多只羊,跟大多數牧民一樣,他會盡心盡責把自家的羊養好,可到了賣的時候總會犯難,不懂語言,不懂市場行情,更不懂得有機認證的羊可以賣個好價錢。
自從鎮上建了活畜交易市場,看本加看到大家都把羊放到市場賣,就找到了村黨支部書記桑杰當周,在桑杰當周等村干部的幫助下,看本加的羊以比原來高出每斤6元的“好價錢價”成功出欄,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
還有村民南拉加,一直以來都是靠每年3萬元的草場收入生活,當村民紛紛入股到青海那甲才洛農畜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時候,他心動了,可是手中除了生活費沒有現錢,他就到附近工地打工,十幾天就賺到了2000元并順利入股。
他說:“以前養了牛羊就知道找出路賣出去,現在牛羊肉要進行分割、加工,做成肉罐頭,能掙到更多的錢,我還能分紅,還可以到附近的公司去打工,挺高興的。”
多哇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搶抓綠色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機遇,讓本地特色有機產品“走出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這個偏遠小鎮煥發出勃勃生機,藏羊成為了群眾增收路上的“致富羊”“明星羊”。